时尚

唱响桐城好声音 传承本土文化

字号+ 作者:敢死队4高清完整版国语 来源:{typename type="name"/} 2025-05-29 07:50:32 我要评论(0)

据安庆新闻网消息“太阳起山红满天,蒸蒸大地生紫烟。小田插得团团转,大田插得边到边。边到边,天大地方连成片······”4月初,桐城市范岗镇高岗村的油菜田里花香四溢,悠扬婉转、带着泥土芳香的歌声不时传到

  据安庆新闻网消息“太阳起山红满天,唱响承本蒸蒸大地生紫烟。桐城土文小田插得团团转,好声化大田插得边到边。音传边到边,唱响承本天大地方连成片······”4月初,桐城土文桐城市范岗镇高岗村的好声化油菜田里花香四溢,悠扬婉转、音传带着泥土芳香的唱响承本歌声不时传到行人的耳朵里,渲染出一幅甜美而静谧的桐城土文乡村画卷······

  结缘“桐城歌”大半生痴心不改

  记者走近一看,原来是好声化“桐城歌”省级非遗传承人吴云芳在领着村里一帮热爱“桐城歌”的姐妹们一边干着农活,一边即兴亮嗓,音传甜美而有乡土气息的唱响承本歌儿别有一番情调。

  虽然已年近古稀之年,桐城土文也没有乐器伴奏,好声化但吴云芳张口就来一首“桐城歌”,脸不红气不喘,歌声里蕴含乡村生活气息。

  说起与“桐城歌”结缘,今年67岁的吴云芳言语中充满了自豪。“我家几代人都是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。”吴云芳说,她的爷爷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唱歌能手,母亲是剧团的名角,小时候经常听长辈用“桐城歌”的方式,边讲边唱各种故事,那些优美的曲调始终萦绕在她心头。

  耳濡目染中,吴云芳对“桐城歌”的喜爱日渐加深。在家人的影响下,从小学到中学,吴云芳一直是班级的文娱委员,长大成人后又成了村里的文艺骨干和妇女工作的一把好手。不论是在田间地头,还是房前屋后,经常能听见她欢快而又动听的歌声。

  吴云芳(右一)和姐妹们在放声歌唱。

  生活中多亏“桐城歌”一路相伴

  说起17岁那年第一次登台的感觉,吴云芳说:“真的很幸福,有一种梦想实现了的感觉!”

  然而平静而幸福的日子仅仅只持续了十多年,1981年,作为家里的独生女,30岁的吴云芳在父亲去世后,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。1995年,不幸又接踵而至,吴云芳丈夫意外去世了,为了不让三个孩子辍学,44岁的吴云芳借遍了村里十八个生产队中的十四个。

  吴云芳感叹道:“我人生中缺不了‘桐城歌’,苦的时候要唱‘桐城歌’,乐的时候更要唱。”有事没事甩开嗓子唱上一曲“桐城歌”,早已成了她生活中的一大乐事。

  苦尽甘来,现在她的三个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了,孙子也在奶奶影响下学唱“桐城歌”。对于别人都“搞不懂”的“桐城歌”唱法,吴云芳却认为简单,“其实‘桐城歌’对桐城人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,大家多少都会哼上几个调,可是能完整地唱下来并且唱到深入人心的却是少之又少,‘桐城歌’就是把从心窝里流淌出来的韵律唱出来。”

  一定要让“桐城歌”发扬光大

  只是,吴云芳没有想到,自己终有一天将自己一直爱唱的“小调”唱到了大舞台上。真正登上大舞台演出时,吴云芳觉得心里沉甸甸的。

  农村出身的经历,外加一副好嗓子,吴云芳就这么出名了。往后的日子,吴云芳渐渐有了更多的文艺演出或比赛的机会,将“桐城歌”唱进了北京等大舞台。参加的演出、比赛越多,获得的荣誉和奖项也越多,积累的人气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。2008年,她成了“桐城歌”省级非遗传承人。

  表演结束回到家里,吴云芳把省级非遗传承人的证书珍藏起来,把一些舞台照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上,时刻提醒自己——传承“桐城歌”是我的责任。

  吴云芳是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她很早就主动加入到搜集、抢救“桐城歌”的行列中,到处打听会唱“桐城歌”的人。2008年,她特意赶到离她家几十公里的黄甲镇,跟一位74岁的老哥哥学唱“灯歌”。“灯歌”是“桐城歌”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,亦吟亦唱,气势恢宏,仅开头吟通的部分就达28句之多。吴云芳跟老哥学,并且用录音机录下来,回到家之后,一遍遍地听唱,终于学会了这首气势非凡的“灯歌”。

  抓紧时间传承乡音记住乡愁

  接受采访时,吴云芳颇为动情地说:“我家几代人唱民歌,现在我还一直活跃在乡村舞台上,我觉得我所坚持的,不仅仅是传承我的家风,更多的是一份传承民俗文化。”

  在吴云芳看来,大家喜欢“桐城歌”,是因为歌声唱出了劳动人民的心声,唱出了大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。“朴实、纯真,是大家心窝子里的歌。”

  吴云芳坦言:“我记得过去,行走在乡间,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从某个地方飘来的‘桐城歌’,许多人都喜欢在劳作中哼上一曲······如今,社会发展快,失去了劳作而歌的土壤,加上唱腔原汁原味,所以更需要年轻人继续唱下去。”

  现在,吴云芳把唱“桐城歌”、教“桐城歌”当成了自己的工作。教授“桐城歌”是吴云芳最乐意的,只要遇到有意学“桐城歌”的,她总是不遗余力,毫不保留地潜心传授。

  如今,通过传、帮、带,吴云芳培养了一批学生,小到七八岁的孩子,大到八十多岁的老人,没事的时候就围着吴云芳,学着哼唱起来,有的达到能唱善演“桐城歌”的水平。

  “只要身体条件允许,我会坚持将‘桐城歌’唱给更多的人听。”吴云芳表示,同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样,她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守护“桐城歌”,让优美的乡音能够传承下去,让大家记住乡愁。

  ●延伸阅读

  “桐城歌”的来历

  “桐城歌”是起源于安徽桐城的一种地方民歌,是当地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的地方民间文学,同时又是一种融词、曲、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。2008年,安徽省桐城市申报的“桐城歌”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“桐城歌”的起源应上溯至唐以前的历史时期。到了明代,“桐城歌”开始编印成书,《明代杂曲集》里采集“桐城歌”25首。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《山歌》辟专卷“桐城时兴歌”,录“桐城歌”24首,并谓之:“乡俚传诵”。(李江舟柯慧敏)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灌肠电击实验,在线视频与剧情介绍

    灌肠电击实验,在线视频与剧情介绍

    2025-05-29 07:40

  • 六安市:“红马甲”闪耀防汛一线

    六安市:“红马甲”闪耀防汛一线

    2025-05-29 07:38

  • 濉溪县:文明实践我行动   “益”起学雷锋

    濉溪县:文明实践我行动 “益”起学雷锋

    2025-05-29 06:00

  • 青阳县庙前镇:文明实践奏响华章 新风尚绽放璀璨光芒

    青阳县庙前镇:文明实践奏响华章 新风尚绽放璀璨光芒

    2025-05-29 05:47

网友点评